什么是膏方?膏方,又称“煎膏”“膏滋”,是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,其历史甚是源远流长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已有膏剂记载。至明清时期,膏方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成熟,但始终只是达官贵人和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佳品。
到了近现代,膏方才逐渐走入寻常人家,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,在上海便有“宁得一料膏方、不用金玉满车”之说,足见膏方广受百姓欢迎。国医大师颜德馨对膏方有这样的评价:“膏方组方合理,效果应在来春顿觉神清气爽,满面春风,不感冒,胃口好,睡眠佳,确实能体现中医防治之道和养生之术。”民间亦有“今冬进补,明年打虎”的说法,其功用之口碑可窥一斑。
1、什么是心血管疾病?
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以慢性虚损性疾病为主,也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其中以冠心病、高血压病、心律失常、肺心病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为多。常伴有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粘血症、动脉硬化等症。一般呈现慢性进展性的演变过程,以致疾病的后期症状的发作及加重更加频繁。发病多与禀赋不足、年老体衰、饮食失节、情志不遂、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机失调、气血阴阳失衡有关。
在病机上心血管系统疾病多为“本虚标实”之证,其“实”主要为寒凝、气滞、血疲、痰阻,其“虚”多为心脾肝肾亏虚,心脉失养,形成久病多虚、正虚有癖,久病致郁、气郁痰阻;久病入络、脉络淤滞以及病久五脏受损的虚实夹杂、寒热并见的复杂局面。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,使得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中常具有多病并存、多证相兼、虚实夹杂、反复发作、缠绵难愈的特点。而膏方包含“救偏祛病”的双重作用。因病致虚、因虚致病,可用膏方;慢性、顽固性、消耗性的疾患,亦可用膏方调养。膏方不同于其他补药、补方,其补中寓治,治中寓补,补治结合的特点特别适合心血管患者的调治。
2、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?
临床上,根据心血管疾病的病机和特点,在辩证施治,因人制宜的原则下,膏方开具常以通补兼施为大法。根据不同体质、不同病证辅以宣痹通阳、健脾化痰、行气活血、益气养心等,使补而不腻,通而不损。如膏方治疗冠心病患者时,常用通补阳气、温经活血的方法,亟拟固本清源,拨乱反正,以膏代煎,祛病延年。温阳药物可使用附片、山参,意在离照当空,阴霾自去。而对于心血管疾病中所出现的心动悸、脉结代之证,则常与脾气不振、胃气虚弱有着直接的联系。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,水谷精微所化生的元气具有注心灌脉之作用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谓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者折寿而不彰。”故阳气为一身之主宰。阳气不足,心气虚衰;痰浊瘀阻,心脉不通,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。
故膏方防病治病常需顾护脾胃,具体到膏方中则常加用补中益气汤、参苓白术散等益气健脾化痰浊。脾胃得健,运化有力,则痰浊瘀阻得以消散,有利于心脉的疏通和心之气血的充养。此外,中医认为阴阳是生命之根本,至于调补阴阳之法,张景岳指出“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,善补阴者,必于阳中求阴”。心血管疾病的亦应注重阴阳的平衡与调护。常以熟地、阿胶、龟版胶与鹿角胶、生晒参、河车粉相配,熟地、阿胶养血滋阴,龟版胶补肾阴而通任脉,鹿角胶、河车粉益肾阳而补督脉,生晒参大补元气,阴静阳动,阴阳相配,互相制约。膏方中气血阴阳并补而又有所侧重,肾元亏虚往往用肉苁蓉、巴戟天、杜仲、川断、补骨脂、菟丝子、益智仁之流,常于其中加入阿胶、龟版胶、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,补髓填精,意在阴中求阳,调补奇经。
|